泰国的鬼节也热闹
每年六月中旬泰国在黎府举行的“鬼节”活动,受到当地人的高度重视。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黎府地区的“鬼”是天上神的另一说法。最早的“鬼节”起源于佛教故事。据说,数百年前,作为佛祖化身的泰国王子1 Prince Vessar dorn,由于能尽心尽力为民服务,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拥护。一天,当他向城民说要离开人间,返回天国时,城民顿时号啕大哭。天神被此情景感动,允许王子重返黎府。“鬼节”就是黎府的居民用来纪念王子的。过“鬼节”时,人们不仅没半点惊恐,还沉浸在欢乐和热闹的气氛中。男子和儿童会穿上色彩艳丽的鬼袍,戴上五彩缤纷的鬼面具游行。游行途中,“大鬼、小鬼”们不仅狂歌劲舞,还向围观的游客们打招呼。据说,游行结束后还要举行“众鬼”舞蹈比赛,评出最佳“鬼神”。
汇墨西哥的幼灵节
墨西哥的“鬼节”包括两天,一是11月1日的“幼灵节”(祭奠死去的孩子);二是11月2日的“成灵节”(祭奠死去的成年人)。墨西哥土著居民印第安阿兹台克人认为:死亡既是生命的归宿,也是新生命的开始。因此,人们要隆重庆祝“鬼节”。
10月31日中午12点开始“鬼节”的祭祀活动。首先,敲响教堂的大钟十二声,表示死去孩子的“亡灵”到了。人们准备一个小祭坛,摆上水、盐、玉米糊和玩具,点燃熏香和小蜡烛,用来迎接“亡灵”。11月1日中午12点,再次响起的十二声钟声表示“幼灵”已经离开,随后又响起的十二声则表示“成灵”来了。于是,人们把先前撒下的白色花瓣换成黄色的万寿菊花瓣。祈祷后,人们在祭坛上摆放各种物品及死者生前的衣物等。
晚上7点,教堂的钟声再次响起,不过这次是提醒孩子们去要“鬼节”的糖果。在听到提醒的钟声后,一群群化装成“恶魔”、“巫婆”、“小南瓜”的孩子们手提大口袋挨门逐户地索要糖果。“鬼节”的糖果也以“骷髅糖”、“巧克力棺材”等形状为主。更有意思的是,在每年鬼节当天的报纸上,总可以看到总统或是一些当地名人被画成骷髅模样的漫画。不要以为当事人会因此很生气,他们反而引以为荣呢!节气典:立秋、处暑、白露、秋分
立秋:太阳黄经为135度。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开始的节气。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下一次雨凉快一些,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早在周代,天子就亲率三公九卿文武大臣到西郊举行祭祀、蓐收等仪式来迎接秋天的来临。民间关于立秋“贴秋膘”的说法,即是在立秋当天称量人的体重,将此时的体重与立夏时的体重进行对比,若体重减轻则叫“苦夏”。由于当时医疗知识的欠缺,人们以胖瘦作为健康与否的评判标准,瘦了就得“补”,补的办法就是吃味厚油多的美食佳肴,即“贴秋膘”。
处暑:太阳黄经为150度。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如俗称“做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开始,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度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是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处暑前后仍是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白露:太阳黄经为165度。此时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最多。福州白露有吃龙眼的传统,认为白露天吃龙眼对身体有大补的功效。浙江温州等地也有过白露节的习俗。在苍南、平阳等地,民间在白露这一天采集十种带有“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在字面上相应,也有“三样白”的说法,用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食后可滋补身体,祛风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