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名特点

2024-05-01 19:20:57  编辑:万年时历网  

当代人名特点

人类的历史在进入当代以后,人名时代性的特征也同样突出。仅就一般情况而言,生活在我国各地的人逐渐摈弃了起谱名和起字的习惯,在起名时一度热衷单名,造成大量重名,在用字上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地区性,且名字与性别有密切关系。其中如从起名用字上看,就具有相对集中和时代性强等特点。根据一些学者对近年的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发现人们起名时所用的字中有些使用频度较高,且有一定的稳定性。这些字主要有华、明、志、永、平、新、庆、光、利、端、学、俊、龙、秋、菊、彩、家、少、天、胜、继、坤等。但有些字的使用则有强烈的时代性。如在1949年以前,起名最常用的字是英、秀、玉、珍、华、兰、桂、淑、文、明、芳、德、金、荣、清、素、云、凤、宝、林等,其中许多还是女性的起名用字,说明女性用字较男性更为集中,同时时代性还不明显。但到1949—1966年间,起名常用字则变为华、英、玉、明、秀、国、丽、建、芳、文、平、荣、珍、凤、春、金、桂、志、兰、德等,其中的华、国、建等字都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有关的政治意义;在1966—1976年间,起名常用字又变为红、华、军、文、英、明、丽、建、玉、春、小、国、艳、梅、平、芳、志、伟、海、秀等,其中文、红、梅、军、东、立、斌、卫、兵等字使用频度高于其他字,也正是因为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在1976—1982年间,起名常用字再变为华、丽、春、小、燕、红、军、伟、晓、艳、明、建、志、海、亚、平、文、英、梅、芳等,我们从中可知政治意义尽管有所淡化,但依然没能摆脱当时刚刚开始的改革开放和对越南自卫反击战等重大政治事件的影响。只是到了1982年以后,人们才慢慢疏远那些政治色彩较浓的字,同时减少了传统起名用字的使用率,而追求新颖、脱俗,表现出了新的时代特色。

当代人名特点

当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又不尽相同,在起名用字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如据一些学者对前些年人口普查的抽样调查资料研究,发现在北京、上海、辽宁、陕西、四川、广东、福建等7个省市中,起名使用率最高的20个字是英、华、玉、秀、明、珍、文、芳兰、国、丽、桂、荣、树、德、春、金、建、志、风,但具体到各个省市使用的情况又不尽相同。如北京人起名时使用率最高的20个字是淑、秀英、玉、华、兰、文、荣、珍、春、凤、宝、桂、德、明、国、志、建、红永,上海则是英、华、芳、明、珍、妹、金、宝、林、秀、国、根、建、文、娟、玉、凤、娣、美、惠,辽宁是玉、桂、英、华、素、兰、凤、秀春、淑、德、文、丽、珍、荣、艳、国、云、芒、军,陕西是英、芳、秀玉、兰、文、华、建、明、军、平、林、国、春、红、志、霞、梅、永、小,四川是华、秀、英、明、玉、清、琼、珍、德、成、芳、国、光、云、文、素、小、兴、贵、建、广东是亚、英、华、明、玉、丽、珍、芳、文秀、伟、荣、少、兰、惠、桂、妹、国、金、志,福建是丽、秀、治、美玉、华、水、英、金、明、文、花、国、清、志、珍、惠、淑、建、庆。其他各省市也在基本相同之中存在着差别,说明起名用字的确带有一定的地区性。另外,无论是北京还是其他省市,英、华、玉、秀、明、珍6字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字,其覆盖率在全部人名用字的10%以上;加上其余14个字,总覆盖率在25%以上。说明在这些省市中,至少有1/4以上的人名用字在这20个字之中。

由于起名用字较为集中,加上当代人多以起单名为时尚,因此就使重名现象的出现成为可能。重名不仅为当事人带来诸多不便,而且还能引发一些社会问题。所以,在生活中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起名时应尽量避免与别人同名。

在当代人起名时,还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别。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起名较为随意,基本上是随心所欲,无所顾忌;而农村的人则要考虑诸如是否冒犯亲近人名讳、是否与命运相合、是否符合家族习惯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南方各省和较为偏远的北方农村,目前还保留着起谱名、查八字、用阴阳五行法起名等传统方法,还没有从传统民间起名方法中摆脱出来,时代感和个人特色并不那么明显,充分反映了起名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黄历查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